一直到八月份,云生和名珠二人再次前出侦察,发现驻扎在伊塔拉帝国的20万西方骑兵和20万兽人开始向西移动,返回尤若普曼王国。

    “云生,他们终于撤退了!”名珠高兴地说道。

    云生也是心中高兴,不过心中还是有些担忧,脸色凝重地说道:

    “暴风雨很快便会来临,我估计下一次便是真正的决战,瓦克特瑞神王也该出现了吧!”

    在边宁城外,一座巨大的殿堂已经修建完毕。

    殿堂为三层高楼,飞檐走阁,颇为气派,上悬一块巨型的匾牌,上写”英烈殿“三字。

    在英烈殿的后方,共有58322个坟墓,像是一道长长的城墙,又像是一名名身骑战马的将士,凝视远方,守卫着祖国的西大门。

    这58322个坟墓,是两次战争之中死去将士的坟墓,在每个坟墓面前,都有一块石碑,上面写着每一位牺牲将士的姓名、出生地与出生日期。

    如今的大康王朝已不同于以前的三关军,那时的三关军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兵员档案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。

    每次战斗结束之后,战死的将士连姓名都没有留下,成为了真正的无名英雄。

    如今的大康王朝每一位将士的姓名、籍贯以及出生日期都是登记在册,有着详细的统计。

    43万余大康将士、金鹰将士和兽人列队整齐,站立英烈殿之前,轻声地唱起了挽歌:

    忆我往矣,拥抱相依,

    春风浩浩,杨柳依依;

    抵御外敌,齐心合力,

    并肩战斗,不惧生死;

    今我别离,亲思戚戚,

    北风切切,雨雪靡靡;

    青山不老,江水东去,

    把酒当歌,忆我兄弟。

    挽歌音律哀婉凄凉,低沉哀叹,如诉如泣,袅袅不绝,和着八月的秋风,飘荡在天际。

    《出征曲》和《挽歌》是每一位军人必须会吟唱的,这是三关军的传承。

    斗志不可衰,英烈不可忘,传承不可断。

    祭典完毕,大军兵分四路,开始出发。

    5万兽人向极北之地而去,6万金鹰将士朝东方的草原而去,10万将士留下,由边宁王吉家兴带领,负责镇守边关。

    其它的22万余将士则开始向洪莽大陆回撤。

    大军返回,九家欢喜一家忧,两次战斗,有10万余名勇敢而年轻的将士为了保护家园而身死他乡。

    (注:边宁城第一次战争牺牲3万余人,第二次战亡近2万人,总共约5万人;南海水师和东海水师共牺牲将士5万余。)

    这些人中,不管是百万皇、十万王,还是万人侯、千人将、百人师,十人士,战力虽然不同,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,同样珍贵。

    云生从国库之中调拨1000余万两白银,每人每户100两,以此体恤安慰死去将士的家属。

    在三阁院中,又增加了数块牌位。

    在功臣阁中,邦战国、奎烁、寄钰铭、名风烈的牌位已悬挂其上。

    邦战国虽然如今是玄阳殿殿主,但邦战国更是三关军的一名老将士,是仅次于夜荡义、樱子华、烨新桥、峙岳、略经天和月掷钊六人之后跟随云生之人。

    一生南北征战,出生入死,为三关军的建设和驱逐金鹰、收复洪莽,可谓是立下了赫赫功劳。

    所以,云生决定将邦战国的牌位列于功臣阁中。

    寄钰铭虽然是飞剑宗的少宗主,但同时也是三关军的老人了,自云生为他雷电激身,晋升十万王之后,寄钰铭便一直跟随云生南征北战,也是功劳显赫。

    所以,云生也决定将寄钰铭的牌位列于功臣阁中,供后人瞻仰。

    奎烁同样是继夜荡义、樱子华、烨新桥、峙岳、略经天和月掷钊六人之后跟随云生之人,与邦战国同样为三关军的第二代将领。

    名风烈虽然是名门之后,但同样也是三关军的将领,晋升十万王之后,一直在追随云生作战。

    另外,默西月和将家熙二人的画像也列于功臣阁之中。

    前期,由于默西月被兽人尊为“果那神将”,所以云生没有将默西月列于其中。

    这一次,云生决定在功臣阁中增加默西月和将家熙二人的牌位,以表彰记述他们二人为驱逐金鹰,收复洪莽所做出的丰功伟绩。

    如此,功臣阁中便有了10人,分别夜荡义、樱子华、烨新桥、默西月、将家熙、松时彰、邦战国、奎烁、寄钰铭和名风烈。

    在封疆阁中,又增加了望洪洲、默锦浩、赫明远、峻志鹏四人以及南海水师和东海水师的八名十万王都统。

    默锦浩虽然现在是云龙宗主,但同时默锦浩也是三关军“破盾”小队的第一批将士。

    所以,云生决定将默锦浩的画像也悬挂于封疆阁中,以表彰他为保卫国家边疆不受西方侵略而做出的贡献。

    如此,默西月和默锦浩爷孙二人,一人位于功臣阁,一人位于封疆阁。

    一时之间,默西月和默锦浩爷孙二人的故事被洪莽百姓广为传颂。

    如此,封疆阁中,便有了向枝南、望洪洲、默锦浩、赫明远、峻志鹏以及南海水师和东海水师八名十万王都统等13人的牌位。

    至于玄阳殿、清凉阁、飞雨楼、武极堂和北道十三绿盟战死的众位百万皇和十万王,云生也是在各大山门之中,出资修建了祠堂,塑造了金身,撰文记述和表彰他们的功绩,供各门各派的弟子瞻仰。

    云生依次来到玄阳殿、飞剑宗、清凉阁、飞雨楼、武极堂和北道十三绿盟,先后祭拜了邦战国、寄钰铭、煌北楼等人的灵堂。

    邦战国的儿子邦北天接任邦战国,成为玄阳殿的新一任殿主。

    云生来到名门,再次看望了受伤的名风起,而后为名风起一阵雷电激身,消除体内伤痛。

    镇南关,当年惨遭战争破坏,城池倒塌,百姓逃散,狼藉一片。

    经过二十年的重新建设,如今的镇南关,再次变得繁荣起来,人口熙攘,车水马龙,一片兴旺。

    在镇南关的中心地带,一座三层高楼拔地而起,高约三丈,飞阁流檐,金碧辉煌,甚是气派,上悬“城隍庙”三个鎏金大字。

    城隍庙中,供奉着镇南王和棠海秋夫妻二人。

    二人的塑像全身上下鎏金,金光灿灿。

    只见镇南王宽额方脸,目视前方,长须飘飘,身披战甲,腰系宝剑,左手抚须,右手握剑,英姿挺拔,完全是一副将帅模样。

    棠海秋身背宝剑,红装素裹,英姿飒爽,完全是一副女侠形象。

    在大殿前的两道梁柱之上,刻有云生亲自题写的八字:正人君子,忠君报国。

    镇南王一生年少豪侠,青年参军,镇守西南;不畏强权,重用云生;老年参战,壮心不已;战死边疆,舍身取义。

    这八个字,也算是对镇南王一生伟大人格的高度概括。

    大殿之内,共有二十四副石刻,详细地讲述了镇南王和棠海秋二人少年习武,行走江湖,惩恶扬善,与名门之主名越三人义结金兰,保家卫国、战死边疆的故事。

    城中百姓一个个手持香火,蜂涌而至,络绎不绝,竞相祭拜。

    云生、名珠二人也来到镇南关,祭拜了镇南王和棠海秋二人。

    镇南王是云生的大恩人,云生年轻之时,由于丞相陷害,四次起落。镇南王更是四次提拔云生,委以重任,并帮助云生组建三关旅。

    也可以说,若是没有镇南王,便没有三关军;若是没有三关军,便没有大康王朝;没有大康王朝,又何来得如今太平盛世?

    棠海秋也算是名珠的半个师父,当年在镇南王府之时,棠海秋曾指点名珠和名风起二人练习剑法,对二人也是关心倍至。

    在城隍庙前的一处高台之上,一些说喝之人,脸涂粉彩,身着戏服,正在演艺着新编的剧本《洪莽三侠》。

    《洪莽三侠》讲述的是名越、镇南王、棠海秋三人年青之时,行走江湖、锄暴安良、匡扶正义、义结金兰的故事。

    谁又能想到,当年的洪莽三侠,百年之后,名越成为了雁殇堡的的城隍,而镇南王和棠海秋二人却成为了镇南关的城隍。

    至此,又一个名传千古的洪莽经典剧本《南北城隍》诞生,一时被洪莽大陆广为传颂。

    

    (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

章节目录

三关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一本书只为原作者天方夜谈的小说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1310章 祭典英烈,三关军,一本书并收藏三关军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